當懸浮物流動時,葉輪流道內水力摩擦損失變化將影響泵內總的水力損失。在具有強烈混合液流即具有混合損失的壓水室內,水力損失爲自模損失。
懸浮物在葉輪流道內的流動速度主要與圓周速度有關,在渣漿泵中這種速度相當大。
應該考慮從僞層流狀態過渡到自模狀態,在假定的雷諾數Re很寬變化範圍內發生。如果僞層流狀態在Re<3000時開始,那麽自模狀態在Re=11000~12000時穩定。在靠近佳狀態,以及一般雷諾數大于對應自模狀態值的大多數情況下大流量狀態,和只有在小流量狀態,在泵一些斷面上可能産生與自模狀態有顯著區別的流動狀態。
這樣,渣漿泵的大多數狀態將是自模狀態,因此泵過流部件流道內的損失,無論在抽送清水或者抽送懸浮物時將是相同的。
當很小流量時,流速下降,以至葉輪流道內流動狀態從自模轉變爲親動或者層流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水力損失遠比同樣流速時自模狀態下損失大。
過流部件流道內水力摩擦損失的增大,將導致小流量時泵揚程特性曲線的“凹陷”現象發生。在很小流量時,葉輪和壓水室之間大量流體進行強烈交換,這就導致素動或者自模狀態發生,揚程略有增加,接近泵抽送均質液體時的揚程。
懸浮物密度越大,對應自模狀態開始的雷諾數Re就越大(在相同懸浮物流速時)因此,當懸浮物密度增大時,揚程特性曲線在小流量的情況下降低較爲明顯。
因爲渣漿泵抽送清水和懸浮物時理論揚程相同所以它們的水力功率也與懸浮物和清水的密度有關。軸承和填料函摩擦損失功率,占水力功率的百分數不大。泵抽送懸浮物時圓盤損失功率與抽送清水時圓盤損失功率的比值遠大于懸浮物和清水的密度之比。其理由說明如下。在葉輪腔內大部分液體的角速度,一次近似時采用等于葉輪角速度的一半。隨著腔內液體到泵軸的距離減小,圓周速度降低。當懸浮物在腔內圓周速度明顯減小時,流動狀態不再是自模狀態。這種現象與所研究兩個腔的範圍摩擦增大有關。這樣,在泵抽送懸浮物時,觀察到圓盤摩擦損失增大。這種效應在液體側向吸入的泵上特別顯著,在泵上葉輪後蓋是整體的(無穿軸孔),即存在具有很小圓周速度的很大表面。因此,在這個區域內懸浮物以很小速度旋轉。
根據O.H莫吉列夫斯基進行的磁鐵粉和矽鐵懸浮物高濃度試驗資料,爲了考慮圓周摩擦附加損失,必須將泵的功率比泵抽送同樣密度均質液體時功率增大10%~12%。因此,如果知道泵抽送清水時的功率No,那麽抽送懸浮物時的功率爲
N=1.12No/Ne
式中p,p懸浮物和清水的密度
現在我們研究泵抽送懸浮物時汽蝕余量相對于抽送清水時汽蝕余量的變化。
因爲泵在很宽流量范围内扬程特性曲线(很小流量状态除外),与抽送清时一样,所以,各种损失,特别是叶轮入口损失也与抽送清水时一样。
现有试验资料证明,与抽送清水泵相比,抽送悬浮物泵的汽蚀特性曲线明显恶化。渣漿泵抽送悬浮物时允许汽蚀余量△ho比抽送清水时汽蚀余量有所增加。